LCD驅動IC發展動向
輕巧、省電的液晶顯示器廣泛應用在各種可攜式電子機器與電視等領域,一般認為液晶顯示器今後在平面電子顯示器產業占有重要地位。各種用途使用的液晶顯示器,除了低消費電力化與提高影像品質之外,還要求解決應用上各式各樣的技術課題,尤其是LCD電路中的驅動IC將扮演決定性角色。
大型LCD驅動IC的發展趨勢‧輸出多腳化
PC與電視用大型LCD的驅動IC可以分成:
a.依照信號提供LCD灰階電壓的「source驅動IC」
b.控制TFT開/關的「閘道(gate)驅動IC」
依照LCD解析度不同,液晶顯示器通常會使用8~15個source驅動IC,與3~5個閘道驅動IC。上述兩種驅動IC成為決定LCD功能,亦即所謂「關鍵性元件」。隨著LCD的高精細化、多色化,要求source驅動IC改善功能與成本等兩大目標。
圖1是大型液晶面板解析度與驅動IC腳架數年代別的發展趨勢,由圖可知驅動IC腳架數隨著LCD解析度的增加,不斷朝多腳架化方向發展,主要原因是最近幾年針對LCD低成本化等要求,導致驅動IC的使用數量大幅遭到削減,IC單體具備功能相對增加所致,例如使用384ch輸出的驅動IC,WXGA(1280×960) Full HD(1920×1080)的液晶面板,驅動IC的使用數量分別是:8個source驅動IC,與12個閘道驅動IC,驅動IC使用數量的削減除了達成低成本的目的之外,對實際封裝具有正面的助益,不過驅動IC的多腳架化後與液晶面板大尺寸化一樣,會引發驅動IC發熱等問題,因此今後隨著高驅動能力必需進行適當的散熱對策。

圖1 大型液晶面板解析度與驅動IC腳架數的發展趨勢
‧高速介面的適用性
隨著LCD的高解析度化與多灰階化,時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 與source驅動IC之間的轉送資料量急遽增加,造成CMOS信號資料的信號線數量、消費電力,與EMI噪訊的暴增等棘手問題,因此研究人針對員驅動IC,提出差動小振幅serial I/F,亦即RSDS與mini-LVDS改善方案。
圖2是驅動IC的I/F發展趨勢,如果參照圖1 LCD解析度的發展趨勢統計,事實上差動小振幅serial I/F的比率,每年都有呈現增加趨勢,因此最近幾年各公司針對40吋以上超大型LCD與筆記型電腦用窄邊幅LCD,陸續提出新介面規格,隨著LCD高速化、低EMI化、低消費電力化,可以支援各種應用課題的介面因而備受期待。

圖2 source驅動IC的I/F發展趨勢
‧LCD電視用驅動IC的開發
a.驅動IC的高耐壓化
平面電視正式子跨入成長期,液晶電視除了需求擴大之外,市場對液晶電視高畫質化的要求則更加迫切,為實現可以媲美傳統CRT電視的宿願,大視角、高對比、高反應速度,以及灰階性的提升正積極展開中,可以支援上述液晶面板的驅動IC,以具備高電壓驅動能力的source驅動IC的需求最受關注。
以往筆記型電腦與監視器的TN面板驅動電壓大約是10V左右,為了支援大視角的IPS、VA型液晶面板,要求驅動IC以高電壓驅動,例如IPS液晶面板要求15~16V的驅動電壓,VA型液晶面板要求13V左右的驅動電壓。圖3是source驅動IC的耐壓產品一覽。

圖3 source驅動IC的耐壓產品一覽(NEC)
b.10bit驅動IC的開發
目前液晶電視大多使用8bit的source驅動IC,然而8bit的驅動IC在低灰階領域,無法充份發揮灰階再現性,此外為支援液晶電視高畫質化的需求,必需針對影像資料輸入驅動IC的前段,進行對比、調色、γ(輝對-灰階特性)等補償處理,此時基於防止灰階數減少等考量,例如8bit的影像資料進行10bit的影像位元擴充處理,傳統8bit驅動IC經過補償處理變成10bit擴充影像資料,必需利用畫格率(frame rate)控制技術進行時間軸變調,或是利用面積灰階手段,將dither圖案再度轉換成8bit的影像資料,此時會產生閃爍(flicker)、解析度劣化、特異圖案等waving問題。
開發可以支援10bit的驅動IC成為解決上述問題常用手段,不過0bit的驅動IC會有輸入資料導線數、晶片尺寸增加等反效果,因此研究人員針對輸入I/F採用mini-LVDS設計,試圖藉此抑制資料bus導線數的增加,同時還開發全新的D/A變頻器(converter)與輸出增幅器。圖4是驅動IC的晶片尺寸發展趨勢一覽。

圖4 驅動IC的晶片尺寸發展趨勢一覽
c.改善動畫顯示技術
液晶顯示器顯示動畫時,影像品質不如傳統CRT,實現無動畫殘影的動畫顯示技術,對液晶電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液晶顯示器發生動畫殘影,主要原因是液晶材料的反應速度遲緩,以及液晶顯示器採用hold方式顯示影像所致。有關液晶的反應速度改善方案,例如開發OCB高速液晶材料,或是採用過驅動(over drive)技術等等,至於hold型顯示方式造成動畫殘影的改善方案,可以利用背光照明模組的點滅,或是插入黑色影像的impulse驅動方式獲得改善。
插入黑色影像的驅動方式,對改善液晶顯示器的動畫殘影具有極佳的效果,不過以傳統驅動IC實現黑色影像的插入,除了需要將影像資料從TCON轉送到驅動IC之外,還需要將黑色影像進行轉送,資料轉送速度增加卻成為引發消費電力、EMI噪訊暴增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人員開發可以強制使驅動IC的輸出電壓對應黑色影像,亦即對電壓具有reset功能的驅動IC。
如圖5所示內建動畫對應功能的驅動IC,內部設有黑色影像寫入用控制端子(BWSEL),BWSEL信號high期間會根據驅動IC的黑色影像強制輸出電壓,利用該特殊功能可以在任意期間、任意場所輸出對應電壓,卻不需要將黑色影像轉送到驅動IC。

圖5 利用內建動畫對應功能的驅動IC作impulse驅動
可攜式機器用LCD驅動IC的發展趨勢可攜式機器用LCD驅動IC,依照LCD系統廠商的應用大致上可以分成:
‧內建顯示RAM驅動IC
‧內部無顯示RAM的驅動IC
內建RAM的驅動IC內部設有顯示記憶體(SRAM)、驅動電路、時序控制器,IC單體可以產生顯示上必要的所有時序。IC內部內建RAM除了變更畫面顯示之外,CPU不需要將影像資料轉送至LCD模組,因此無CPU與LCD驅動IC之間的bus消費電力,對液晶顯示器的低電力化具有很大的助益。內部無顯示RAM的驅動IC必需利用外部CPU,進行顯示控制以及影像資料、時脈(clock)轉送,它與內建顯示RAM的驅動IC比較,雖然消費電力明顯增加,不過製作成本卻比較有利。
最近幾年類似PDA、GPS、行動電話等可攜式電子機器,處理高精細彩色資料的情況越來越多,因此可攜式電子機器用液晶顯示器要求高精細、多色化等功能,然而高精細、多色化與有無RAM無關,會引發驅動IC的晶片尺寸、消費電力,EMI噪訊增加等問題,尤其是可攜式電子機器的封裝面積限制非常多,即使是CPU與LCD驅動IC之間的介面,也要求窄線寬的介面,因此介面的serial化成為必要手段,此外無內建RAM的驅動IC轉送影像資料時,隨著LCD的高精細化、多色化,CPU與LCD驅動IC之間的bus充放電力,與EMI噪訊增加成為重要的課題,因此研究人員提案採用圖6,由Mobile CMADS(Current Mode Advanc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構成的serial介面。
Mobile CMADS屬於電流差動型介面方式,它除了可以削減CPU與LCD驅動IC之間的介面數之外,還能夠實現低消費電力與低EMI噪訊等目的,此外轉換電路是由Nch open drain構成,除了不需要使用不易維持穩定動作的類比電路之外,它還可以輕易內建在CPU內部作簡易的set設計。

圖6 Mobil CDMAS介面的基本結構
圖7是傳統Mobil CDMAS與次世代Mobil CDMAS2000的規格比較,由圖可知Mobil CDMAS2000將時序信號,亦即Vsync信號、Hsync,比照影像信號完全serial化,因此可以大幅削減導線數量,此外由於資料轉送的高速化,QVGA等級的面板可以利用資料信號1pair或是CLK 1pair驅動,Mobil CDMAS2000還將資料信號3pair,它可以支援VGA等級的面板。

圖7 次世代Mobil CDMAS的規格
有關內建RAM的驅動IC,LCD的高解析度化與多色化,除了使顯示記憶體容量增加之外,它同時也是晶片尺寸變大的主要原因,有效對策例如採取0.15μm製程,藉此縮小內建RAM驅動IC的尺寸,同時積極導入不會影響顯示畫質,還可以有效削減記憶體容量的影像資料壓縮、擴張電路SPC(Smart Pixel-data Codec)技術(圖8)。

圖8 內建SPC的驅動IC基本結構
圖9是傳統顯示記憶體容量削減技術亦即「dither方式」,與「SPC方式」以及經過畫質改善的「新SPC方式」三者的顯示影像比較,由圖可知新SPC方式的顯示影像不但無畫質劣化現象,甚至可以媲美元影像。

圖9 影像比較
圖10是利用傳統顯示記憶體容量削減技術,亦即dither方式的顯示影像,與利用SPC處理的顯示影像,以及利用新SPC處理的顯示影像三者的比較結果,由圖可知利用SPC處理的PSNR值非常高,即使定量上畫質也獲得改善。此外利用此新SPC電路可以削減25%左右的顯示記憶體,這意味著記憶體儲取電力與漏電電流可望獲得抑制,對消費電力的削減具有正面助益。

圖10 PSNR比較結果
結語
以行動電話為主流的可攜式電子機器,使用的小尺寸液晶面板除了高畫質化、低消費電力化之外,未來勢力會朝多功能化方向發展。至於電視用大型液晶面板今後將持續維持成長榮景,同時開拓電腦與監視器常見的廣視角技晶面板應用市場。 隨著顯示器得進化驅動IC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驅動IC廠商與液晶面板廠商攜手合作,積極導入LSI製程技術實現驅動IC低消費電力、低製作成本,則是今後有待努力的方向。
EDA業者對高速互連的標準缺乏共識
上網時間 : 2006年10月25日
由於用來模擬晶片高速互連的工具還缺乏統一標準,因此當晶片互連速率達到5Gbps或更高時,所引發的各種有關問題也節節升高。最近,Cadence公司和明導國際就為了使各自的競爭方案贏得支援而陷入了這樣的對立中。
兩家公司的提案目前已公開於IBIS巨集建模庫任務小組(IBIS Macromodeling Library Task Group)中,但迄今為止,尚未顯示出哪一家具有明顯的勝出優勢。
“我們需要新一代的EDA工具來進行序列連接設計。建模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而且一直都未能加以解決。”Todd Westerhoff表示。Westerhoff在思科公司路由器部門領導一個高速訊號完整性小組。
Mentor Graphics公司一位高速設計架構師表示,現有工具將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然而,所有的人都認為問題確實非常複雜。
業界目前正迅速轉移至採用高速序列介面來連接各種晶片、板卡和系統。但是在3.125~6Gbps速率之間,高速訊號卻面臨困境。晶片製造商必須求助於一些日益複雜的技術,例如使用發射預加重和接收器均衡等來傳送和恢復時脈和訊號。
當採用上述技術時,利用示波器上‘眼圖模型’的傳統測試方法將不再奏效。此外,如果為了測試晶片到晶片的連接而必須對百萬位元流量進行模擬,那麼傳統的電晶體級Spice模型也不再有用武之地。正因如此,晶片製造商開始利用C或Matlab語言自行開發環境來產生晶片模型,使OEM客戶可以利用這些模型進行系統模擬。
“如果你只使用一個供應商的元件,這種模式毫無問題。但是現在所有晶片供應商各自都有與其晶片模型相搭配的工具和環境,它們彼此之間無法共同運作,而且與傳統的Spice或IBIS建模工具之間也沒有互通作業性。”Westerhoff指出。
隨著訊號速度的提升,這種情況只會變得更糟糕。晶片製造商預估必須採用一套更為複雜的標準陣列以及專有的訊號調變和濾波技術,以便可在不同的PCB和線纜上測試出不同結果。果真如此,顯示在示波器上的‘眼圖模型’便只會是一個封閉性的眼圖。
“那樣的話你什麼都測不到。這正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Westerhoff表示,“它超出了過去任何人在訊號完整性方面所做的努力。”
目前,面對模型中遠遠超出期望範圍的不確定性,設計師只有忍受。而隨著速度增加,他們可能被迫必須建立板級原型來測量互連,但這樣做不僅會導致成本的增加,還會影響上市時間。

圖:用於互連建模的API能夠以5Gbps及以上速率處理演算法
孰優孰劣?
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適用於高速設計的專用模擬方案,能夠對晶片訊號和由板內走線或板間連線細微差別造成的影響進行充分建模。這種方案應該是任何晶片或EDA供應商在保護專有矽智財(IP)的同時,也能輕易支援的一項特性。
日前,Cadence和IBM聯手向IBIS巨集建模庫任務小組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即為高速訊號建模開發一個開放應用編程介面(API)。TI也已經表達支持這一個想法。
Cadence已經推出了擁有新演算法建模能力的PCD SI GXL工具升級版,新版本使用新的API,能在1小時內對1千萬位元的流量進行模擬。Cadence目前正與兩家晶片製造商以及一家系統公司的3個設計小組對該方法進行測試。
“我們嘗試採用實際的模型來尋找採用API可能存在的問題,並根據晶片和系統公司的需要對其進行擴充。”Cadence公司PCB部門產品行銷總監Hemant Shah表示。
Cadence試圖為複雜的建模採用一種由上而下的方法,讓晶片製造商以動態連接庫(DLL)的形式產生演算法;DLL可被插入任一款適合的模擬器中。用戶可以增加多種抖動特性以及時脈恢復機制,並可透過任何加密標準來保護IP。
根據Cadence提出的方法所採用的幾個步驟。首先,模擬器嘗試對定義通道的走線或連線進行特徵化作業;隨後,模擬器向傳送器發出脈衝響應並測量其回應;修改後的脈衝響應再度被傳送給接收器,並再度測量變化。接著,程式進行逐位元(bit-by-bit)模擬,並對接收器DLL傳送最終波形。
“就我們所知,有一些EDA公司可以將該API插入其產品中,他們的架構非常適合這個方法。”Cadence的Shah表示。
但Cadence在PCB設計工具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Mentor Graphics則否決新API的想法,並且也仍然堅持採用其現有PCB設計工具中所支援的VHDL-AMS模型。在2004年的時候,Mentor Graphics在其ICX V3.0版模擬工具中首次推出了對VHDL-AMS的支援。
“如果我們打算支援C語言建模,那麼我們更希望看到類似針對SystemC的IEEE 1666標準,而不是一種新的專有方法。”Mentor Graphics高速設計架構師Ian Dodd表示。Dodd一直活躍於IBIS巨集建模庫任務小組中。
“我不認為我們一定需要新的EDA工具。”Dodd說,“僅僅是從晶片供應商那裡得到IBIS模型都已經夠難的了,如果還想按照Cadence提案中所要求的那樣,指望晶片供應商們為每種設計環境編譯晶片模型,那就更不切實際了。”
但Mentor Graphics方案的一個缺點是除了該公司和安捷倫以外,目前還沒有其它主要的公司在其高速設計工具中支援VHDL-AMS語言。Cadence聲稱VHDL-AMS並不能為決定反饋均衡等複雜功能進行建模。
“AMS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透過與IBM和TI合作,我們發現在6Gbps或更高速率的時候,AMS便無法勝任。我們的想法是在一定範圍內使用AMS,但超出這個範圍時,我們便需要一個演算法模擬器。”Cadence的Shah認為,“AMS不是針對演算法建模設計,也不適合這個方向。”
“事實並非如此。”Dodd爭辯道,“正如提案中的定義一樣,AMS有能力處理幾乎任何工作,甚至包括機械和管道設計。它相當具有彈性。”
Dodd指出,部份IBIS巨集建模庫任務小組的成員使用Verilog數位工具以自行開發5Gb以上的串列/解串器。若用戶需要,Mentor Graphics還可以支援Verilog-AMS,他補充道。
Arpad Muranyi是英特爾的一位訊號完整性工程師,也是IBIS最初的發起人之一。現在,Muranyi主持IBIS巨集建模庫任務小組的工作,對於這場持續不斷的爭論,他採取了一個較為平衡的立場。
工作小組最初開發出AMS庫後,現在已經將這些庫文件放在網站上,希望能對從事訊號完整性設計工程師提供些許幫助,因為許多工程師並不熟悉該語言。目前,該小組已經為電阻、電容器、電感以及緩衝器演算法等元素開發出許多基本的AMS庫文件。
“採用這些庫,你就可以利用IBIS將一個複雜的電路整合在一起,並使整合後的模型能夠處理具有預加重和去加重等較為複雜的緩衝器,而之前IBIS根本無法處理這些問題。”Muranyi表示。
然而,考慮到IP加密和其它如FIR濾波器等更為複雜的功能,建模庫文件還必須加以擴展來因應日益增多的問題。另一方面,“API的優勢在於你不會受到AMS語言的約束。”Muranyi表示。然而,IBIS小組的目標是避免與任一家供應商的產品在技術上產生密切關聯,他補充道。
前景不明
儘管問題很明顯,但解決方案何時定案卻不得而知。工作小組仍在權衡兩種提案的優劣。
“越快拿出方案越好,但我們並沒有時間表。”Muranyi說,“IBIS是建立在完全義務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會盡量向前邁進,但現在只能這麼快了。”
Muranyi認為,IBIS工作小組最需要的是EDA產業更積極的參與。
思科的Westerhoff對此也表示同意。“許多EDA供應商都為高速串列連接設計推出了成熟度各異的工具,但這些工具的穩定性都還不足。”他指出。
作者:麥利
正文製造、品牌、服務三足鼎立 VoIP發展策略成形擬赴海外掛牌 普羅將專攻品牌設備銷售 FreePP提供軟體服務
(記者陳慧玲∕台北) 2006/10/25
正文(4906)透過策略聯盟與轉投資逐漸架構其網路電話(VoIP)業務發展策略,正文執行董事兼普羅通信總經理楊正任就表示,正文負責製造、普羅負責品牌、FreePP提供軟體服務三足鼎立的VoIP策略已然成形,而就以FreePP軟體服務為核心的VoIP業務來看,後續將分別透過垂直(Vertical)應用市場與企業應用通路雙管齊下進行,將提供完整端對端的VoIP解決方案。
目前普羅通信持有FreePP 100%股權,而正文也是普羅通信的策略性投資股東,3家公司間具有轉投資與策略合作夥伴的關係。對於普羅與FreePP未來的發展,楊正任表示,IP電信的發展趨勢已然確立,此一市場成長性將相當顯著,雖然2006年普羅營收僅約新台幣3億~4億元,但主要係因為FreePP硬體設備產品銷售才剛起步,在後續相關產品線陸續就定位,預計2007年此部份營收將出現較顯著的成長。而就正文集團化發展架構來看,楊正任也表示,就中長期而言,普羅與FreePP的確都有掛牌上市的計畫,由於FreePP本身即為境外註冊公司,因此選擇在海外市場掛牌的可能性較高,普羅則可能會就上市地點再做規劃評估。
就垂直應用市場來看,楊正任表示,普羅與FreePP對於與軟硬體廠商的合作態度都相當開放,以目前進度來看,已陸續授權應用程式介面(API)給約10家廠商,與網站業者、遊戲平台業者、硬體開發業者的合作也陸續展開,其中包括部落格(Blog)網站業者愛高飛(ICafe)、游戲平台業者茂為科技等,未來也將持續拓展遊戲、部落格、語言教學或校園網路等垂直應用市場。
在企業應用市場部份,目前普羅與FreePP也已開發出多項企業用VoIP產品,除了用戶端Wi-Fi Phone,在中小企業市場也推出4埠Multiple閘道器(Gateway),只要連接上企業既有電話交換器(PBX),即可提供FreePP的VoIP服務;至於在中大型企業部份,也已開發出前端的FreePP伺服器,讓企業能夠給與權限管控FreePP服務的使用行為,而在後端部份則是開發出計費、監控等功能的伺服器產品。
對於普羅與FreePP所合作推出的硬體產品是否將進入一般通路銷售,楊正任則表示,由於市場對於FreePP的服務仍不熟悉,因此初期仍將會是以垂直應用市場與企業應用市場為主,但未來也不排除直接進入一般通路銷售的可能性。
Google推客製化搜尋工具 擴大線上廣告版圖再出擊
(國際新聞中心張正平∕綜合外電) 2006/10/25
據彭博資訊(Bloomberg)報導,網路搜尋巨擘Google 24日推出可客製化的搜尋引擎「Google Custom Search Engine」,讓網站站主或部落格(Blog)版主可以自行指定搜尋結果的排序和呈現方式,此舉可望為Google開創新市場,創造更多廣告商機。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Google Custom Search Engine的使用者還可自行選擇要搜尋哪些網站,之後所有搜尋結果就只會來自選定的網站,未來使用者亦可為瀏覽過的網站添加標籤(Tag),直接將其加入「備尋」的網站清單;此外,使用者也可將客製化搜尋引擎的搜尋工具列貼到自已設立的網站上,讓訪客也能依個人喜好進行搜尋。
具有客製化功能的Google搜尋引擎將更具個人風格,不但可為Google吸引更多網友和廣告主,也使該公司強大的數學搜尋公式更加人性化。市調機構Gartner分析師Andrew Frank表示,Google的價值就在於可讓網路世界一覽無遺,但若要找尋較特定的資訊,最好能增加一些編輯和過濾的動作。
Google的新服務也更激化其與雅虎(Yahoo!)和微軟(Microsoft)之間的競爭,因為雅虎在8月才推出客製化搜尋服務Search Builder,而微軟也有類似產品Search Macros。針對Goolge推出競爭產品,雅虎婉拒評論,微軟則表示將繼續投入客製化搜尋的領域。
三星電機及首爾半導體研發新LED 性能可望超越日亞化產品並迴避其專利技術
(研究中心周晏如∕綜合外電) 2006/10/25
據南韓媒體Digital Times報導,三星電機(Samsung Electro-Mechanics)及首爾半導體開發出性能超越日商日亞化(Nichia)的LED,及研發出可迴避日亞化專利的相關技術,可望切入長久以來由日亞化主導的LED市場。
三星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自2003年起為解決LED專利問題,組成研發團隊,且已成功開發出獨特的藍光LED晶片,並已於國內外申請110多件相關專利;最近更研發比日亞化亮度更亮的LED,達1.7燭光(Candela),此樣本已製作完成,進入可靠度(Reliability)檢驗階段,預計2006年底前,可取得使用者認證。
另一方面,目前三星電機針對日本市場,正供應5~7吋LCD顯示器用LED背光板(Back Light Unit;BLU)。基於此,三星等同於把2008年才可望形成的TV用LED背光模組市場,提早2年催生,可望為提前打開LED背光模組市場增添助力。
首爾半導體則以矽酸鹽(Silicate)為主要材料,生產白光LED,以避免與日亞化的白色螢光粉專利相衝突,最近又研發出「New Side White」LED,色彩飽和度達到NTSC 90%以上,且已大量應用於手機LCD面板背光。
尤其對照目前全球相關業者所推手機用LED背光模組厚度為0.5mm,首爾半導體率先研發出厚僅0.4mm產品,已在厚度競爭中,居領先地位。
先鋒在台推出全球首款50吋Full-HD 1080p電漿電視 袋貴史:液晶電視在30吋級吃香 電漿電視在50吋級享有成本優勢
(記者郭靜蓉∕台北) 2006/10/25
先鋒(Pioneer)宣佈在台推出全球首款量產50吋Full HD 1080p高畫質電漿電視(PDP TV),並同步推出第七代50吋及42吋XGA高畫質電漿電視,這3款產品將從10月開始出貨。先鋒台灣區總經理袋貴史表示,先鋒2006年會計年度針對高階電漿電視市場的出貨量約有5,000台,其中50吋比重為25%,42吋比重為75%,預估2007年總出貨量將會有2位數字的成長,其中50吋的出貨比重將會提高到35%。
隨著全球數位電視開播時程漸近,大尺寸、高解析電視發展蔚為風潮,袋貴史表示,2010年HDTV出貨量將突破1.2億台,佔全體電視市場近50%規模,屆時HD技術將在電漿電視達到92%滲透率,因此先鋒看好HD高畫質(Hi-Definition)發展潛力,率先推出全球首款量產50吋Full-HD 1080p(1920×1080)高精細電漿電視。此外,由於台灣數位電視從2006年起已正式開播,加上世界性運動賽事的轉播風潮,勢必將帶動另一波市場換機潮,先鋒希望藉此在電漿電視市場創下10%的年成長率。
液晶電視與電漿電視的激戰持續不歇,袋貴史表示,液晶電視在30~40吋之間由於價格便宜,因此市場佔有率激增,不過液晶電視廠商在動態影像處理能力上仍需加強,再加上電漿電視在50~60吋的尺寸之間享有成本優勢,因此液晶電視和電漿電視將各自佔領不同尺寸的市場,且兩大技術也會同時並存。
至於40吋以上的平面電視市場,目前還是以電漿電視銷售量較高,袋貴史表示,根據統計,台灣1~8月40吋以上的平面電視銷售量為4.4萬台,其中PDP TV的市佔率為63%,LCD TV的佔有率為27%,PDP TV目前在台灣40吋級的平面電視市場還是略勝一籌。
先鋒表示,42吋XGA電漿電視售價為新台幣11.9萬元,50吋WXGA售價為19.9萬元,至於50吋Full HD 1080p高精細電漿電視售價為34.9萬元,3款產品將從10月開始出貨,均採用先鋒自家面板。先鋒也設下50吋Full HD 1080p高精細電漿電視年銷售100台的目標。
背光模組廠上市再添1家 奈普31日掛牌成功開發出雙面V-cut產品 友達佔出貨比重達7成
(記者郭靜蓉∕台北) 2006/10/25
背光模組上市廠商生力軍即將再添1家!奈普光電預計10月31日掛牌,奈普的銷貨集中在TFT LCD面板大廠友達(2409)身上,友達在合併廣輝後,NB市佔率全球第一,另外,奈普也在爭取南韓面板大廠訂單,預計2007年第一季就會開始出貨。藉由卡位台、韓兩大面板廠,奈普總經理王昭平預計到2007年底前,全球每4台NB中就有1台是用奈普的產品。
奈普預計在10月31日掛牌上市,掛牌價為28元,奈普24日召開法說會,王昭平表示,奈普已經成功開發出雙面V-cut背光模組,其中最新技術將可省下2片光學膜,同時可大幅降低成本25%,目前奈普開發出的雙面黃光Stamper以及單面V-cut是量產主力,至於雙面V-cut則在認證中,預計2007年就會量產。
奈普目前NB用背光模組出貨量約為50萬台,手機用背光模組月出貨量為150萬台,副總經理錢逸民指出,面板產業包含零組件廠上下半年營收比大體為4:6,預計奈普第三季台灣營收將會比第二季成長20%,由於NB目前零組件缺貨,因此預計第四季營收與出貨都會比第三季好。
法人預估奈普上半年毛利率為17.8%,王昭平表示,奈普希望藉由增加營收讓獲利成長,另外擴大市場佔有率也是策略之一,因此不會特別重視毛利率,他同時也預估2007年奈普在雙面V-cut新技術加入後,會讓公司營收大幅成長,至於奈普未來新增的產能將集中在大陸,以擴充公司規模。
王昭平說,NB的生命週期約為半年到2年,由於雙面V-cut預計在2007年第一季就開始量產導入NB用背光模組,加上目前接到的都是V-cut的訂單,也就是說以後的產品多是V-cut的天下,若背光模組廠沒有擁有V-cut的能力,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王昭平強調,在V-cut技術越來越精進的前提下,NB面板用的背光模組廠2005年還有5家在生產,2006年剩下3、4家,預計2007年只剩3家有能力競爭,由於競爭廠商減少,他預估2007年NB面板用背光模組廠商將會有20~30%的成長率,而奈普因為擁有新技術,因此市佔率也會大幅提高。
新聞評析-LCD驅動IC又傳缺貨 零和遊戲再度上演擁有經濟規模才是真正贏家 聯詠、奇景當仁不讓
(記者趙凱期∕特稿) 2006/10/25
LCD驅動IC市場再傳缺貨聲音,這可能是近2年來的第N次了,面對第四季LCD驅動IC再度供不應求的現象,台系IC設計業者已經越來越能用平常心去面對,因為,看得到、吃不到,永遠是LCD驅動IC供需吃緊時的最後結果,不過,擁有經濟規模的贏家,卻可趁每次供不應求時,再度擄獲TFT LCD面板客戶的芳心及中、長期友誼。
由於上游晶圓代工廠所專為LCD驅動IC設計的高壓製程,並不是每座8吋廠都有,台積電(2330)、聯電(2303)僅有幾座8吋廠可承作LCD驅動IC訂單的侷限性現象,讓LCD驅動IC在晶圓廠的交期,無論景氣好壞,通常都在8~12週徘徊,甚至景氣好時,還會拉長到14週以上,若再加計後段長金凸塊及捲帶封裝(TCP)封測製程,LCD驅動IC的最快交期,至少也需要9~13週的工作天。
雖然上游供應鏈有那麼長的交期限制,但下游日益強大的面板廠才不管那麼多,交期永遠是維持在2~4週,而中間這8週的差距,就有賴LCD驅動IC供應商來傷腦筋,面對這樣上、下游合作廠商持續已久的「零和遊戲」,台系IC設計業者在客戶得罪不得的情形下,存貨控管策略,已成為每家LCD驅動IC供應商CEO的最大課題。
從IC缺貨史來看,市場供不應求的情形,總會讓一些新進者嘗到甜頭,因為,客戶多會興起培養第二來源(Second Source)、或第三來源的念頭,但是,面對台灣LCD驅動IC產業鏈最上游,晶圓廠本身產能侷限性的問題,近年來,在LCD驅動IC傳出缺貨聲音時,擁有經濟規模的聯詠及奇景,反而是最大受惠者,畢竟能及時趕出貨來的LCD驅動IC供應商,實在是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