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型電腦應用多元化驅動其面板發展
作者:賴彥中產出領域:平面顯示器
出版日期:2009/01/09
一、引言
大型TFT LCD之生產製程可分為Array製程、Cell製程、LCM製程,其中Array製程與半導體製程相似,是將薄膜電晶體(Thin-Film Transistor)製作於玻璃母基板上,此製程所需材料與零組件主要有玻璃基板、ITO靶材、光阻劑、化學材料;Cell製程將Array段製程完成的玻璃基板與彩色濾光片對貼結合,接著在兩片玻璃基板間灌入液晶(Liquid-Crystal),稱為半成品,此製程所需之材料與零組件主要有彩色濾光片、偏光膜、配向膜、Spacer等;LCM製程是將Cell製程後的半成品與背光模組、PCB電路版、鐵框件等多種零組件作最後組裝,之後即可出貨,此製程所需零組件主要有驅動IC、背光模組、導光片、稜鏡片等。
以大型TFT LCD面板為例,其產品主要為筆記型電腦(Notebook PC, NB)、液晶監視器(Monitor)、液晶電視(LCD TV)等,目前Module段製程大多設立於系統產品組裝廠附近,以便就近供應客戶、減少物流成本與縮短運送時間。其中又以筆記型電腦產業對於面板供應鏈效率錙銖必較。
二、綜觀筆記型電腦暨其面板應用趨勢
隨著2007年初景氣持續低迷、面板庫存增高,液晶面板廠商藉由降價刺激銷售,加上各項產品需求穩定成長,造成2007年的面板景氣特別旺,面板平均單價下滑幅度也較往年和緩,故2007年可說是面板產業歡喜豐收的一年。
2008年各廠紛紛投入擴充新產能,但因液晶面板產業現在呈現季節性調節(Seasonality),意謂著上半年產能過剩、下半年產能緊俏,這種循環有別於過去以「年」為單位的「液晶循環(Crystal Cycle)」,反而使廠商因為可預測性而進行預先管理;若逢市場供過於求,就降低產能利用率來減產,不要建立過多庫存,依市場需求進行供給面的調節。而面板的產能調節又因IT產品與CE產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狀況,筆記型電腦、液晶監視器應用而言即屬IT產品,液晶電視則屬CE產品,後者的市場需求會明顯出現上半年與下半年的季節性差異。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PC;NB)除了標準型NB之外,又有UMPC、Netbook、Tablet PC等較特殊的NB。展望未來,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成長動能,就要靠筆記型電腦品牌廠商推出利基市場筆記型電腦及低價筆記型電腦效應,這些市場需求將帶動筆記型電腦需求提升。
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最先從日本和北美開始擴散到全球各地,預估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在2011年超越2億台。在市場銷售排名部份,HP在2006年超越Dell成為首位,在2007與2008年便一直維持第一名的地位。隨著Acer的步步進逼,Dell力守第二名的地位。Toshiba與Lenovo分別佔住第四、第五名。預期未來3年的筆記型電腦市場將會維持兩位數的成長幅度,預估在2011年筆記型電腦的銷售量將會超過桌上型電腦,使得筆記型電腦成為主流產品,相對的,液晶監視器市場將會受到影響。圖1顯示了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及預估。
圖1 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及預估
仔細分析2007年的筆記型電腦市場成長動能有四:第一是消費市場隨著全球經濟情勢蓬勃發展,使得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之換機市場和新購市場的滲透率都持續提高。第二是微軟(Microsoft)的Vista作業系統的推出,雖然沒有大幅提昇筆記型電腦的銷售量,但是亦使部份消費者出現提早換機的需求。第三是價格性能比持續改善,包括CPU製程的進步、電池續航力的增加,已使得消費者對此產品的信心大增。第四是Intel推出Santa Rosa平台,搭配Turbo Memory,希望能對Vista效能有所助益。以上種種皆是推升2007年筆記型電腦市場成長之動力。預估未來數年,隨著微軟Vista作業系統逐漸修正Bug,以及SSD固態硬碟的普及化,筆記型電腦的市場將維持高成長。
在全球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市場的競爭裡,預計北美市場將於2008年有超過50%的筆記型電腦滲透率,揭示了液晶監視器未來成長堪慮的隱憂。預計在筆記型電腦的規格與價格持續逼近桌上型電腦之後,消費者購買筆記型電腦的意願較高,此效應將持續升溫,進一步推升筆記型電腦之滲透率。
觀察未來數年筆記型電腦之成長動力有三:第一是Intel與微軟持續合作W-intel平台,將促進使用者換機。第二是Digital Home概念興起,筆記型電腦已不再限於商務型應用,廠商相繼推出強調多媒體影音功能之產品,甚至開始強調音效,產品外觀亦朝多元化、客製化邁進。第三是低價筆記型電腦的面市將會帶動平均售價的下滑,將考驗筆記型電腦廠商如何進行產品差異化的能力。
例如2007年讓人眼睛一亮的Ultra Mobile PC(UMPC)就是由Intel和Microsoft於2006春季IDF宣佈,兩方將合作開發比1公斤還輕的筆記型電腦,並配備7吋觸控面板,雙方將共同推進UMPC的普及。Intel表示,尺寸定為7吋的原因有兩個:(1)對使用者進行市場調查的結果,7吋屬於雙手操作的最適當尺寸;(2)另一方面,7吋液晶面板成本在5吋~10吋之間是最低的,因此權衡之後就確定了這樣的尺寸。
UMPC的首批產品由南韓三星電子、台灣華碩電腦和方正國際提供。這些產品於2006年第1季上市,並在CeBIT 2006展會上各自展出自己的UMPC產品,之後更是造成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國際電子(High Tech Computer)的跟進。基本上,UMPC被廠商定位為「消費者的第二台筆記型電腦」,為了讓消費者隨時隨地皆可使用,所以它必須具備和筆記型電腦一樣完整的功能、長續航力、重量輕,因此觸控面板扮演吃重的角色,尤其在「室外可視性」的加強更是刻不容緩,例如AG(Anti-Glare)或AR(Anti-Reflection)等鍍膜技術將是此應用市場之決勝點。此外,行動上網功能將深入21世紀的消費者生活,此趨勢所帶起的Netbook產品(又稱mini NB、Low cost NB)將帶動中小尺寸NB的需求。從2007年ASUS推出Eee PC上市以來,Netbook不但可兼顧行動上網能力,售價也可壓在400美元以下。
Tablet PC則屬於較大尺寸的觸控式NB產品,過去從2002年開始生產的Tablet PC多採用12.1吋面板,主要配備電磁式觸控面板。但隨著iPhone的上市,帶動觸控面板熱潮後,這把火向IT產業延燒。Tablet PC原先均採電磁式觸控面板,但近年來亦開始採用電阻式觸控面板作為降低成本的手段,但是此類NB在整體NB產品的滲透率仍低。
三、經濟景氣前景不明,展望筆記型電腦面板應用
未來3年NB出貨量成長表現要看景氣的發展,而以2008年而言,筆記型電腦出貨量也將有一億多台,隨著取代桌上型電腦效應發酵,2011年筆記型電腦需求將超過2億台,所以未來市場應該還是很樂觀的。產品設計也越趨成熟,加上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業者仍積極布局此市場,品牌業者也有意分散代工風險,使得EMS廠在未來3年內將有機會與台廠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模式競逐NB代工大餅。
全球前十大NB品牌方面,因惠普(HP)在站穩消費性NB市場後,2007年更將苗頭指向正處快速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市場,2007年第3季針對中小企業提出各式服務,並獲市場認同,使得2007年惠普於商用NB市場出貨量年成長率遠高於戴爾(Dell)。而宏碁(acer)則因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完成捷威(Gateway)購併案,在歐美市場更如虎添翼。蘋果(Apple)則因2008年1月初推出新款超薄NB-MacBook Air,吸引全球消費者注意,更迫使各家NB業者推出薄型NB與之抗衡。Acer與Asus則是推出Netbook搭配電信服務方案,將持續帶動該市場高成長。
Labels: LCD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