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台系新進太陽能業者設備選擇多元 採購成本及提供技轉與否為關鍵

(記者黃女瑛∕台北) 2006/09/13

 台系太陽能電池業者目前的設備機台仍來自歐系供應商為主,第一梯次多自架生產設備,包括茂迪(6244)、益通(3452)及旺能,其餘則以整廠輸出設備為主;第二梯次包括昱晶(3514)、昇陽(8028)及新日光,則清一色選德國Centrotherm的設備外加技術轉移服務(turn-key);但第三梯包括科冠、太陽光能及茂矽(2342),設備選擇已趨於多樣性,包括向德商Roth & Rau、Schmid採購,其中購買成本及技轉為影響品牌選擇的重要因素。

 太陽能業者表示,第一梯次台系太陽能電池業者,在該領域投入的時間較長,所以在設備製程上多數具有自行架設的能力,包括茂迪、益通及旺能,除了設廠的時間較其他新進者久之外,相關的技術人員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投入,平均來說至少有5~6年以上的時間,對於各個製程設備的接合及製程條件,均有相當的把握。

 第二梯次則包括昱晶、昇陽及新日光等,均約在2005年設立,時值全球太陽能火熱之際,為了快速切入生產,所選購的太陽能設備均以德國Centrotherm的全製程設備,外加6個月的製程技術轉移;Centrotherm為全球太陽能電池設備的前2大品牌之一。

 第三梯次則有科冠、太陽光能及茂矽,成立的時間為2005年底~2006年,所選購的設備同樣以整廠輸出為主,但品牌的選擇有別於第二梯次的單一品牌;據了解,科冠、太陽光能以採購Schmid的設備為主,而茂矽則是向Roth & Rau採購。

 太陽能業者指出,目前全製程的太陽能設備若再加上技轉的服務,成本約在1,200萬~2,000萬歐元之間,依本身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議價空間,對某些設備廠而言,技轉是必買的服務之一,但有些則不硬性規定,購買成本就更具差異性,這也是品牌選擇漸趨多樣化的主因之一。

 對新加入者而言,為了加速切入量產的時間以爭取商機,全製程的設備是最佳的選擇,但若製程技術成熟,新擴產的產能則不排除以自己架設生產線的方式,進一步創造成本優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