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太陽光電業發聲 大陸擁天然資源優勢 台灣限制多 政府該反求諸己

黃女瑛 2008/11/14

 兩岸的太陽光電同步起跑競賽,目前看來台灣贏面不多,反而是諸多材料限制進口、該有的「再生能源法」仍未立法,導致潛力無法發揮;而大陸掌控許多材料天然資源、政府大力支持,長期發展優勢似比台灣有利,太陽光電業者認為,兩岸合作前,最重要的是,政府該反求諸己,與業者溝通在限制的法案上做調整,否則台灣僅存的競爭優勢很快會消失。

有別於台灣具優勢競爭力的電子、通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都在台灣已發展蓬勃了,再透過前往大陸投資擴大版圖。台灣與大陸太陽光電產業是在國際舞台上同步起跑競爭,台灣的優勢在於結合上述各產業所培育的人才,在管理、生產技術、產品品質上略顯優勢。

此次「江陳會」達成兩岸三通共識,有助於台灣業者運往大陸產品的運輸成本的下降。兩岸都缺多晶矽料源,大陸瘋狂投入約50家,但卻被預估僅2家可望成功量產,投入資源浪費可想而知,而大陸政府亦已正視該問題;但投入多晶矽的腳步上,大陸比台灣來得快,台灣受環保法規限制,許多廠已申請了,但後續發展如何,仍是未知數,政府無具體的輔助政策出現,未來台灣自制料源發展如何?無人得知,但卻影響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力。

大陸掌控諸多礦源優勢,例如目前亦呈現缺貨的矽晶圓端切晶用的耗材碳化矽(Silicon Carbide)粉,該礦源最大產地在大陸,大陸政府已限量出口,未來多晶矽大量開出後,切晶需求提升,對碳化矽需求也上揚,台灣在許多天然礦源的掌控上就難與大陸相比,形成台廠不得不到大陸設廠的壓力。大陸相關礦源出口限制未來是否有機會鬆綁? 2009年第1季舉行的「兩岸太陽能研討會」期盼能有機會探討。

台灣對某些產品進口有相當的限制,例如玻璃等用料,導致薄膜用的TCO玻璃在大陸採購的成本比在台灣採購的成本便宜許多,而且大陸當地業者也開始投入玻璃供應鏈的自製,在同是技術轉移的起跑點上,未來成本競爭優勢恐比台灣佳,這對剛起步的薄膜太陽能業者而言是1項威脅,台灣政府理應與相關業者研討該如何進行法案鬆綁或補助。

就目前全球太陽光電仍需各國政府立法保護以輔植成長的前例下,大陸在2006年開始實施再生能源法,雖然補助案仍未健全,未能大量刺激內需,但台灣的再生能源法到現在也仍未立法,導致台灣整個太陽能產業供應鏈發展不健全,長期來看競爭力勢必受限,這是台灣政府該反求諸己,如果沒有具競爭力的產業供應鏈又在天然礦源上也沒有優勢,不但難與大陸廠有競合的籌碼,未來在國際市場上也會辛苦。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