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8, 2008

掙脫超低價手機泥沼 台廠才有轉型出路

沈勤譽/評析 2008/02/19

 印度電信業者相繼推出20美元的超低價手機,幾乎均與大陸廠商合作,台灣手機廠商心中可是滋味?其實,台廠一直為部分手機大廠打造超低價手機,也曾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洽談10美元手機的計畫,持續追求超低價並非什麼難以企及的目標,然而,對於積極尋求轉型的台灣手機產業而言,成本戰永遠比不上創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成長契機。

超低價手機誕生至今約4年,有兩種力量逐漸匯流,一種是來自於部分業界組織的推廣,希望提供基本功能的機種給印度、大陸、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帶有一定的公益色彩;另一個力量是業者為了擴展金字塔底部的消費者,從規格掌握及成本控制等方式藉以壓低售價。

在市場上充斥100~200美元以上手機的時代,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等業者,與台灣廠商合作,企圖打造50美元以下的超低價手機,確實有某種使命性的意義,滿足了新興市場部分買不起手機的民眾的渴望,也促使全球手機用戶快速成長,提早衝破了30億大關。

然而,在這個到處買得到50美元以下手機的時代,超低價手機的價格還在持續下探,似乎就不具有「讓買不起的民眾買得起」的正當性;正如許多手機業者所質疑的,究竟30美元與20美元相差多少?而20美元往10美元努力的意義又有多大?這些價格是否為手機產業重要的里程碑?

從此次Spice推出的20美元手機來看,僅具有基本通話功能,甚至連螢幕都免了,業者看好未來1年可銷售出1,000萬支;然而,從許多手機大廠推出的超低價手機碰壁的經驗來看,新興市場的消費者是否真得「窮到」會去計較10美元,買1支沒有螢幕及簡訊功能、毫無質感、陽春到不行的「玩具」手機,恐怕還要經過市場檢驗。

超低價手機盛行之後,超低價3G手機、超低價智慧型手機等產品也紛紛出爐,諷刺的是,3G與智慧型手機強調的都是數據應用,如果為了追求超低價而犧牲了部分規格,根本就是與原有的產品特性背道而馳,如此一來為了超低價而超低價,消費者還是只拿來打電話而已,似乎不是行動通訊業界所樂見的事。

儘管超低價手機的市場,仍有台灣手機廠商的一席之地,但多數台廠並不因為大陸手機廠商瓜分大半而感到可惜,這倒是令人可喜之處。面對摩托羅拉(Motorola)手機事業的飄盪,眼見宏達電的竄起,打慣成本戰的台灣手機廠商,似乎愈來愈懂得,從超低價的泥沼中掙脫,為未來鋪陳1條較為創新的營運之路。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