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4, 2006

跨越硅光子的障礙” 英特爾開發出硅與化合物半導體一體化的電流激勵式鐳射

DATE 2006/09/25/01

  【日經BP社報道】


此次開發的鐳射器


7個鐳射器元件發光的情形


鐳射器元件的結構
  “憑藉此次的成果,我們跨過了實現硅光子道路上的障礙”。美國英特爾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CSB)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硅與化合物半導體一體化的電流激勵式鐳射(發表資料,英文)。

  化合物半導體採用以InP(磷化銦)夾持活性層(據介紹資料稱,為AlGaInAs)的結構。由該化合物半導體產生的光,借助由硅制光波導構成的共振器發生共振,從而產生鐳射振蕩。此次,英特爾成功地在硅底板上集成了7個這樣的元件,並實現了連續振蕩。“初步計劃6~7年後製造出集成有此次所開發鐳射器的光通信模組”(英特爾光子技術實驗室總監Mario Paniccia)。

  英特爾等公司開發出的電流激勵式鐳射器,是在硅底板上集成分別具備發光、傳輸、調製、受光等通過光進行數據傳輸所必需功能的光元件的“硅光子”技術必不可少的元件。設想可用於電腦及數據中心的主機間、板卡間以及晶片間通過光進行大容量數據傳輸。例如,在硅晶片上排列25個新開發的鐳射器元件,分別通過光調製器以40Gbit/秒速度傳輸數據,則可實現平均1晶片1Tbit/秒的速度。英特爾初步計劃首先在6~7年內使包括此次開發的鐳射器在內的多種硅制光元件實現模組化,將來力爭開發出把邏輯LSI與硅制光元件集成在同一晶片上的單片式設備。

  英特爾把硅光子定位於“今後10年的支柱技術之一”(參閱本站報道),近2~3年來陸續發表了硅製造的高速調製器以及光激勵式鐳射器等。然而,由於硅是不容易通過電流激勵而發光的材料,因此迄今為止未能實現承擔發光作用的、基於硅的電流激勵式鐳射器。此次,英特爾採用“折衷結構”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即讓發光効率高的化合物半導體來承擔光的產生及放大工作,而光的多重反射產生共振的任務則由硅制光波導承擔。

特點主要有2個

  此次的鐳射器主要有2個特點。

  第一,使用此次的鐳射器,比以前方法更容易集成到硅底板上。例如,以前的方法有把鐳射器元件安裝在硅底板外側、以及把鐳射器元件安裝在硅底板上這兩種。兩種方法為了將鐳射器射出的光引導至硅底板上的硅制光波導,均需進行光軸校準。而此次,可以晶圓級或晶片級、對化合物半導體製成的發光層及硅光導進行接合。因此,元件無需進行位置校對。

  第二,容易集成多個波分復用技術光通信所需的、以不同波長振蕩的鐳射器。這是因為可以通過改變硅制光波導的尺寸,比較自由地改變振蕩波長。此次的鐳射器以1577nm振幅振蕩。

  此次的鐳射器元件,以通過氧等離子氣形成的氧化膜作為粘接劑,在300℃、1MPa的條件下對硅底板上蝕刻而成的硅制光波導和AlGaInAs量子井層形成的發光層或放大層進行接合。在15℃下驅動時,鐳射器振蕩的閾值為65mA。在該溫度下驅動時的光輸出,當以200mA電流驅動時約為1.8mW。(記者:大下 淳一,根津 禎)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