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3, 2006

PC低價化風潮興起 台灣業者的商機何在?

上網時間 : 2006年10月16日

自去年一月MIT於世界經濟論壇宣佈成立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一童一機)組織後,百元美金個人電腦的議題便逐漸在產業中發酵。儘管它的目標是以教育、慈善事業為出發點,但事實上,隨著全球IT市場成長趨緩,業者真正覬覦的是新興市場對於低價電腦的龐大需求。

OLPC開啟了低價化PC的風潮,現在就要評斷此概念能否發展為一個產業,或許過早。但對於台灣為數眾多的IT業者來說,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契機,或許我們現在就該開始關注!

回顧PC產業的發展,其實低價PC的概念已經由來已久。記得在1996年左右,當時網際網路開始普及,甲骨文(Oracle)的執行長Larry Ellison就曾大力鼓吹網路PC (Network PC,NC)的概念,認為消費者僅需功能簡單、價格低廉的上網機就夠了。當然,這個想法熱鬧了一陣子之後,便無疾而終,但是對於PC“過度設計(over design) ”的感受,十年前便開始萌芽了!

現在再來談低價PC,當然整個產業環境,在這十多年間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金磚四國的新興商機、摩爾定律的推動力不再、以及PC產業的逐漸成熟等,這諸多因素都為低價PC造就了更有利的發展條件。特別是,PC過度設計的情況已經更為嚴重,當消費者不會對更高效能的處理器感到期待時,這無疑地顯示出整個PC產業思維必須有所改變的一個徵兆。

低價PC的定位

對此,仁寶電腦副總經理沈俊德就直言說:「我們不應只考慮第三世界的需求,反而應該重新思考over-design所帶來的商機。」他認為:「一台“堪用”,但“不夠用”的電腦,或許可以為低價電腦找到市場定位。」

華碩電腦技術長吳欽智表示:「隨著快閃記憶體開始成為筆記型電腦中的儲存裝置,若再將光碟機拿掉,未來的可攜式電腦將不含機械零件,完全以固態(solid-state)元件組成,這將使其更為耐摔,行動性更佳。」

吳欽智認為,以閱讀方便性來看,目前的PDA尺寸還是太小。「我們應該將OLPC視為PDA的放大版。」他說。

事實上,在目前產業朝兩極化發展的趨勢下,PC也無法置身事外。在多媒體內容、數位家庭的需求下,有些業者試圖推動PC轉型為家庭中的娛樂中心,與電視爭奪在客廳中的位置。但同樣的,在個人消費性電子市場蓬勃發展的時代,PC若無法變得更多樣化、更差異化,又如何能在3C融合的發展下,仍保有一席之地?

金麗科技董事長陳有諒就指出:「PC必須要能轉型為消費性電子產品,才會有成長機會。」他強調,過去X86處理器高功耗的印象,隨著製程技術的進展,已經不再正確。透過低功耗的X86 SoC,PC能夠以多樣化面貌呈現,開創新的應用範圍。「差異化、創意才能帶來機會,而不是標準化!」他說。

圓創科技董事長陳慧玲也表示:「低價電腦應該是介於PC與CE間的產品,價格低、但品質要好。」她看好這股風潮能為台灣的零組件業者帶來商機:「低價電腦能否成為一個產業,要取決於系統廠商如何看待這個市場,但這對零組件業者來說,這的確是一機會。」

迅杰科技董事長翁佳祥則認為,在低價PC風潮下,將帶來許多新機會,像是Linux、其他的X86處理器、軟體應用等,Wintel架構獨大的局面應該不會再發生,也能夠使價格更有彈性。

商機何在?

但“低價”對業者來說,真的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嗎?

吳欽智說,就像手機一樣,現在一台的價格可能只有30~40美元,這在過去視為不可能的事,現在還是發生了:「因此對於個人電腦來說,低價並非不可能。」

威盛電子吳憶盼副處長也表示,早在1999年威盛就曾經在美國Walmart推出價格為美金199元的PC,當時1萬台的量,在短時間內就銷售一空。

「我們沒有繼續推動,是因為發現,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客戶。」她說。

因此,吳憶盼認為低價並非不可能達成,重點應該是,低價電腦到底要鎖定的客戶與應用是否能被清楚的定義:「面對新興市場消費者,要先找到適當的使用模式,才有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吳憶盼解釋:「舉例來說,在印度許多農民利用電腦的主要目的是分享資訊,例如稻米價格、天氣預測等農耕時的重要資訊。因此,系統業者會先將相關軟體、內容內建在電腦中,以符合他們的需求。」

她認為:「根據全球人口以及消費能力數據來看,真正具有購買力的人口大約為20億人。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人口大約是十億人,我們必須思索要如何開創另外一個10億人的市場。」

她表示,必須先找到需求,才可能有突破:「產品的功能特性、功耗、使用模式都必須先定義清楚,但目前情況還不是很明確。此外,對於第三世界國家來說,產品的服務、教育、維修可能比硬體本身提供的功能更為重要。」

吳欽智也認為:「建立服務平台、軟體,將會更是重要的商機所在。」

總結來看,OLPC的概念的確已經在PC產業中掀起陣陣漣漪,從系統廠商、IC/零組件、軟體、內容供應等不同角度方向來看,不同業者都各有其觀點與可發揮之處。雖然我們看到了OLPC可能帶來的機會,但由於產品定位還不明確,產業的基礎架構有尚未建立,這能否成熟的發展為一個產業,現在還難以判定。

但對台灣龐大的資訊相關產業來說,面對低價風潮,我們需要有更突破性的思維,同時資源的整合與分享,也是必然需要調整的。長久以來,同業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相互砍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低價概念帶來的商機不只是硬體價格的削減,而是更多的創意與應用。面對一個可能崛起的新產業,台灣的業者能否開始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減少重覆研發的資源浪費,並建立利潤分享的觀念,大家才有可能從微利的困境跳脫出來,建構更堅實的產業基礎。

作者:勾淑婉 / 電子工程專輯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