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火線話題-Sony首度釋出40吋以上LCD TV代工訂單台廠代工機會將隨尺寸向上發展與日俱增

(王毓良∕DigiTimes Research) 2006/09/06
Sony日前釋出40吋液晶電視(LCD TV)代工訂單給台廠,此乃Sony繼32吋LCD TV委由台廠代工之後,首度釋出40吋以上的大尺寸LCD TV代工訂單。

 Sony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資的S-LCD七代線,經濟切割尺寸為40吋及46吋,2005年4月開始投產後,Sony取得穩定面板來源,隨即於2005年9月,以有別已往高價形象,推出涵括中價位的Bravia系列產品,並於2005年第四季,即在LCD TV方面,以125萬台銷售量及14.6%市場佔有率,超越2005年第三季排名前3大廠,夏普(Sharp)、飛利浦(Philips)及三星,僅1季即由原來第四名躍升至當季全球LCD TV銷售第一名。

 Sony為有效降低成本以提升其價格競爭力,除不再堅持採用其自行開發晶片外,亦將部分32吋機種委由冠捷代工,且採友達面板及美商泰鼎微系統(Trident)晶片,並將主力機種放在其七代線的優勢尺寸即40吋LCD TV,以較早推出時間及較低產品價位,欲搶先拱大40吋LCD TV成為主流尺寸,企圖擺脫Sharp、樂金飛利浦(LG.Philips LCD;LPL)及友達等在37吋及42吋方面的持續進逼,且Sony亦於其LCD TV新產品發表會中表示,2006年底前會將其40吋以上機種出貨比例由2005年底約30%提高至50%。

 另一方面,繼S-LCD 7代線之後,Sony與三星持續合資S-LCD八代線,經濟切割尺寸為46吋以上,預計2007年8月投產,因此,若依循Sony在40吋LCD TV的競爭策略及模式,待其S-LCD八代線投產後,Sony必將主力機種放在其八代線的優勢尺寸即46吋以上LCD TV,且於面板穩定供應後,即約2007年底的競爭時點,於市場上強力主打其46吋以上LCD TV,以提升其在更大尺寸的市場佔有率及獲利能力。

 所以,Sony在此時釋出40吋LCD TV代工訂單,代工廠商快則可趕上2006年底出貨給Sony,強化Sony 40吋機種在2006年底的競爭火力,慢則於2007上半年接手Sony 40吋機種的生產主力,使Sony本身產能可轉移至46吋以上機種,利於其在2007年下半至年底,全力搶攻46吋以上市場。

 Sony在面對LCD TV持續往大尺寸發展及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壓力下,自行生產較小尺寸或低價機種較不具成本競爭力,因此在其主力競爭尺寸為40吋時,將較不具成本競爭力的32吋低價機種委外代工,當其主力競爭尺寸往46吋以上布局時,同樣將40吋低價機種委外代工,隨尺寸向上發展及價格下跌壓力日增,持續增加其更大尺寸LCD TV的委外代工。

 2006年第二季,全球前5大LCD TV品牌廠商,包括飛利浦∕Magnavox(14%)、三星(13%)、夏普(12%)、Sony(12%)及LG(8%)即共佔全球LCD TV市場近60%出貨量,對於台灣以代工為主的LCD TV製造廠而言,主要代工發展機會即在此前5大品牌廠商,若未能與此前5大品牌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即等同於被排除在市場60%之外。

 再進一步觀察此5大品牌的代工機會,三星及LG本身在全球化生產佈局方面較完整,釋放代工訂單的可能性較小,而Sony、夏普及飛利浦在面對市場價格競爭壓力下,自行生產較小尺寸或低價機種較不具成本競爭力,目前皆已有許多機種委由台灣廠商代工,未來更將隨跌價壓力日增而持續增加更大尺寸機種委外代工,而基於品牌競爭關係,日系廠商較無委由韓系廠商代工的前例,所以台灣廠商LCD TV代工機會將隨尺寸向上發展及價格持續下跌而與日俱增。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